阿里巴巴蔣凡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現在事情還在發酵,當事人張大奕繼續直播賣貨、蔣凡發帖請求公司對自己調查、阿里巴巴稱將會重點調查蔣凡與張大奕之間是否進行利益輸送,吃瓜群眾還在期待更大的“瓜”。
不管蔣凡個人作風問題有沒有“實錘”落地,這次事件都會給阿里巴巴帶來嚴重的“公信力”危機,也將捅破電商“流量交易”的黑幕,寫入電商發展史。這個事件,也給家居企業老板、高管帶來不少警示。
1
被忽略的高管作風問題
蔣凡事件暴露了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高管人選,即便是一些類似于“接班人”這樣重要人選的選拔、考核標準上,往往都是看能力業績、價值貢獻,而往往忽略了這個人的個人作風,生活私德。有的公司默認高管生活作風問題不是問題,甚至認為沒有生活作風問題的人難當重任。
在當下的中國家居企業,雖然在干部的選拔與考核中,會把品德作風紙面上寫作底線,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中,卻往往打折扣執行。面對一些有生活作風問題的干部,只要他還能給公司創造業績,就會繼續委以重任,這實際上是提供了腐敗、不正當交易的溫床。
高管作風問題,看似是管理者自己的問題,實則是會讓大眾質疑公司制度、公司價值觀的問題。尤其對于上市企業來說,高管的一言一行、私下作風早不僅僅屬于自己,他或她早已和公司品牌形象緊密聯系在一起。
2
高管也是企業品牌的一部分
很多家居企業都會認真慎重地選擇品牌代言人,老板也會在公眾場合保持良好的形象,這表明企業是深知品牌形象重要性的,只是他們忽略了或者沒有花功夫去做管理團隊的管理,這也是為什么屢屢會在企業高管身上,發生和企業價值觀不一致的事件和聲音,甚至會因此而直接斷送一個企業的發展前程。
于阿里巴巴來說,現在最擔心的不是蔣凡的私人道德,而是蔣凡事件正在讓阿里巴巴的“客戶第一”價值觀失去了公信力。淘寶、天貓平臺的主要盈利模式在于“流量”,在這個流量即黃金的時代,最強勢的流量入口,居然也有深不見底的黑洞。
現在公眾正懷疑蔣凡作為天貓總裁,在過去的幾年利用職務之便對張大奕所在集團進行利益輸送。在最新的公告中,阿里對蔣凡的調查將主要集中于淘寶、天貓是否與如涵控股存在利益輸送。內幕交易、流量操縱、強勢平臺生態下的種種,這才是讓平臺上的賣家寒心和討伐的原因;另一方面,張大奕個人人品,其店鋪的抄襲、產品貨不對版再次被放大,更讓人質疑這樣的一個店鋪居然能長期霸占平臺首頁,這使得淘寶、天貓主流的購物群體——女性買單者也逐步從這個平臺“脫粉”。
3
資本控制輿論?
這次事情發生后,各大平臺瘋狂刪帖,阿里巴巴的這波公關操作令群眾更加氣憤,有網友直言這是在用資本控制輿論。從實際效果來看,效果不佳,反倒讓事態變得越來越嚴重。
現在,張大奕所在的如涵控股股價大跌,而阿里巴巴也正處在風口浪尖,畢竟前有京東,后有拼多多,用戶、賣家又開始質疑平臺盈利模式的“公平性”,以及整個阿里巴巴集團內部的腐敗情況,沒有賣家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和能夠廉價拿到流量的網紅進行根本沒希望的競爭。
4
幾點警示
蔣凡事件給到家居企業,尤其是具有一定公眾影響力的品牌企業,有如下幾點警示:①以制度、體系加強對管理干部、員工價值觀的約束,一個生活作風、價值觀有問題的干部或者員工,貢獻越大,他的破壞性就越大,他的價值觀問題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被引爆、被放大;②企業在重大事件的公關處理時,不要想著老是”捂住“、刪帖,民眾的聲音易疏不易堵;③”一把手“必須有決心,授權相關團隊,加大整治公司腐敗問題,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多少大公司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往往就是由于幾次關鍵事件,失去了用戶,違背了自己成立的初心,從而傷了元氣,一蹶不振。
最后,這次事件,也再次印證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企業價值觀一旦出現問題,對企業就是“滅頂之災”,三鹿前車之鑒不遠。
關鍵詞: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