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沉寂了3個月的家電回收行業迎來一條利好——近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規范有序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支持大型家電生產、銷售、回收企業和電商平臺開展廢舊家電回收。
“這是一次疊加的行業利好,一方面鼓勵家電更新消費,但又不同于之前的以舊換新直接補貼模式。此外,意在依靠社會化企業整合的力量完善、打通家電正規回收渠道,釋放存量市場的消費潛力。”山東省家電行業協會會長田占軍分析認為。
“淘汰”舊家電的煩惱
一臺舊家用50英寸以下的電視機,讓小區門口的廢品收購人員上門回收,能賣多少錢?有過舊家電出售經驗的消費者對此并不陌生,“也就幾十元吧!或許賣都賣不掉。”濟南市民楊先生對此感嘆,“之前參加‘以舊換新’活動,還能抵現三五百元。”
24日中午,濟南市泉城路蘇寧易購家電賣場,自5月22日開始的促銷活動收尾,創維電視等品牌家電紛紛推出價格直降活動,55英寸OLED電視原價11999元,活動價為8999元,全線品類降價從幾百元到3000元不等。
楊先生來到賣場,想看看是否可以通過“以舊換新”,將家里的舊電視機更換,但多名店員告知,這項活動目前已取消,“舊家電上門回收、折價、搬運、存放等流程繁瑣,廠家和賣場更傾向于選擇價格直降。”一名導購員介紹。
當天下午,在國美電器賣場內,“舊家電當錢花”的一面宣傳海報還在靠近樓梯的扶手處,十分醒目,有店員直言,“以舊換新”的活動已停止。
楊先生發現,各大小區早已布局了智能衣物回收箱,廢舊家電智能回收至今還是空白。他先后咨詢了兩名廢品收購人員,發現二者的報價相差了50元。“舊家電回收,是否有行業參考標準?”楊先生很是疑惑,這也正是舊家電回收行業的痛點——價格不透明,用戶沒有議價權。
我國正處于家用電器報廢高峰期。近年來,每年報廢的家電數量1億-1.2億臺,并以平均每年20%的數量持續增長,今年報廢家電預計將達1.37億臺。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明確表示:“下一步考慮在家電回收領域支持一些大中型家電企業,面向二、三線城市大力發展家電回收的新模式和新業態。”
《方案》提出,以社區為載體,支持物業組織市場主體開展安全使用年限提醒、上門維修、回收預約等服務,逐步推動納入“智慧城市”服務體系。龐大的市場需求下,“虎哥”“嗨回收”“有閑有品”等這一類“互聯網+回收”平臺有望受到市場認可,取代小商販,成為家電回收的主力軍。
家電更新周期遇上回收新政
對于七部門出臺的家電新政,中國家電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劍鋒解讀為,國家想借助年產值較大的家電板塊幫助經濟復蘇。田占軍分析認為,不同于之前的家電普及性消費時期,消費升級背景下,家電到了二次消費或者三次消費時期,有利于家電回收產業的發展。
24日下午,濟南市槐蔭區一家家電回收站的負責人張超超表示,“新家電越來越便宜,高價回收的賣不掉,生意不景氣。”他介紹,周圍做家電回收業務的同行普遍反映不好干,很多已經改行。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但由于廢電器從最基層的個體收購人到大的中間商,再到各拆解企業,中間環節過多,一旦廢電器流入一些無資質企業或者小作坊進行拆解,也會造成二次污染。
山東省固體廢物和危險化學品污染防治中心相關人士認為,探索利用“互聯網+回收”模式,可建立起消費者、生產企業、回收處理企業等多方利益主體共贏的正向生態圈,改變傳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
采訪中獲悉,山東建成并取得國家廢電器處理基金補貼資質的廢電器拆解企業有3家,分別是煙臺鑫廣綠環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煙臺中祈環??萍加邢薰竞蜕綎|中綠資源再生有限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上述3家企業拆解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合計101.71萬臺(套)。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涵蓋了家電回收網絡布局、標準化建設、創新消費模式、新型回收模式探索、產業鏈融合等各個環節,并制定了三年目標和產業扶持方向,這在家電回收行業歷史上尚屬首次。
田占軍表示,隨著“互聯網+回收”的新模式推廣,傳統回收存在的監管、效率等不足會逐步得以完善,蘇寧、國美、京東等家電企業也會加大對家電更新市場的“滲入”,從而提振家電消費。
關鍵詞: 舊家電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