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對于家電廠商來說,實在是很痛苦。但大量企業和商家為了“活下去”,又能怎么辦呢?
干了一年多,真的可以說是“賠本賺吆喝”。拋開疫情因素的第一季度,后面三個季度的市場出貨量雖然增加了,但最后一算帳才發現,賺的還不如去年多。
這去的2020年,基本上每天不是在促銷賣貨,就是在準備賣貨的路上,光促銷活動的數量,就比過去五年總和還要多,當然貨確實也賣了不少,利潤卻少得可憐。
日前,多位來自家電企業,以及商家的業內人士,在與家電圈溝通時,共同談到了一個當前廠商經營的最嚴峻挑戰:主營業務增收不增利。不管是十萬人的大企業,還是幾十人的小商家,奔波忙碌一年多之后發現,雖然本土市場和海外市場的出貨量的確是逆勢上漲,但是賺到手中的錢,完全不如過去幾年。
由此,這也再度引發整個家電產業在時代持續更迭通道中的經營新課題:隨著線上線下從爭奪走向融合,并且雙線同價加速落地,同時在促銷變動銷、產品高端化、消費品質化等升級通道中,眾多家電廠商為何還是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沼澤地之中?未來何時能解決這一難題?
首先,這一局面的出現與2020年初以來的突發疫情存在著直接聯系。一季度所有企業的市場經營停擺,引發此后的二三季度恐慌性競爭亂局和惡戰持續不斷。特別是一線市場上,各個家電品牌商以及零售商之間的低價格亂戰競相打壓,造成行業性的“翻車事件”:家家都在拼低價、個個都在搶出貨量,帶來的結果則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結果自然是:貨出去了,錢卻沒有賺到,最終只能打響一場“生死保衛戰”。
其次,電商紅利的全面褪色,線上平臺紛紛從線上轉戰線下,并通過加盟店等方式來引流,帶來家電廠商在電商平臺的經營成本激增,而線下實體店的“量跌利滑”已持續多年。最終,電商平臺各個家電品牌專門定制的爆款層出不窮,成常態化的促銷手段,爆款在幫助廠商們搶奪銷量之際,也在不斷擠壓家電全產業鏈的利潤空間。特別是讓實體店的經銷商也不得不打造自己的特價爆款機。
再者,眾多家電廠商的市場經營策略和手段,長年來呈現出單薄與匱乏的局面。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商家,過去多年來參與市場競爭,特別是搶奪用戶需求的手段十分有限,不是降價促銷戰,就是團購與套購降價促銷戰,基本上是以降價為核心的促銷。最終,為了沖規模出貨只能犧牲利潤,惡性循環之中變數陡增。
此外,在家電圈看來:眼下家電廠商所面臨的“增收不增利”經營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想在短期內扭轉和改變并不容易。一方面,這種局面不會很快消失,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出現在不少家電廠商的市場經營過程中;可以說,只要競爭白熱化的局面存在,市場洗牌沒有告一段落,那么“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就不會結束。所以,必須要探索更多的手段去尋找如何“量增利漲”的新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這種趨勢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會成為一些家電廠商的新商業模式。最近幾年,一些小家電企業已經開始探索了,不是簡單的薄利多銷,而是以大量的低毛利產品,迅速在一線市場上搶訂單搶用戶占渠道,然后通過批量化的用戶使用和體驗等口碑,反向推動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圈層化擴大。最終,讓“增收不增利”反而成為一些企業,區別于同行和對手的差異化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