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4月底房地產調控政策頻頻出臺,被視為市場風向標的“五一”樓市行情備受關注。伴隨國內疫情得到階段性控制,今年“五一”假期出游人次迎來“井噴”,然而房地產市場卻相對成交低迷,多個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五一期間,20城成交同比跌幅近半。那么,該如何理解五一假期的這一市場信號呢?
黃金周樓市“含金量”有限
五一黃金周后有兩個數據非常搶眼:一是小長假五天出行人數達到2.3億人次,各項旅游數據出現了報復性反彈;二是房地產市場降溫,CRIC數據顯示,2021年5月1日至5日期間58個重點城市成交量同比下降6%。貝殼研究院監測的50座城市“五一”期間二手房日均成交量同比下降約5%,比4月周末日均水平下降約30%。一線城市新房成交面積普遍下滑,北京同比下跌77%,上海環比下跌27%,深圳環比下跌13%。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五一”期間的數據其實沒有太大參考價值。特別是隨著地產市場的分化,全國地產市場未必會有統一的趨勢,全國性的“平均”數據對于指導購房的參考意義下降。
看廣州:一、二手新增房源節后均自然回落
以廣州市場來看,CRIC數據顯示,五一期間一線城市中廣州成交最熱,約12.94萬平方米,同比大增132%,與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109%的增長。廣州已在4月連番出臺兩個政策調控市場,在人才購房、增值稅繳納等方面都做了收緊,“五一”期間,房企推盤積極性較高帶動了剛需、改善需求的集中釋放,隨著調控的落地,未來市場或將逐步趨于穩定。
經過五一集中客源消化后,節后首房企推售力度放緩。合富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節后首周近郊和遠郊新貨量幾乎為零,成交規模較4月均降三到四成。而天河全新盤城投珠江天河壹品成交火熱,首開售罄,荔灣、白云的成交仍集中在保利、越秀、萬科等幾大品牌項目上。
貝殼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則顯示,五一節前8個區域37個項目獲取預售證,但五一之后僅增城、天河2個項目獲取預售證。節后廣州新增供應呈現自然回落,但節前獲批預售證項目仍有大量暫未上市,5月或陸續新推、開盤,將有效促進后續成交上行。此外,貝殼監測的新房日均流量環比大幅上升,處于歷史高位水平,二手市場新增房源持續下降,但各需求指標處于高位震蕩并在五一假期有所回升。
廣州市房協專家鄧浩志表示,從宏觀上看,廣州似乎開始走入整個行情的中后段,預計在五一之后仍將有所表現。具體到各熱點區域來看,增城仍舊是成交大戶,繼續保持供需兩旺,沒有太大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花都近期攀升到成交第二名,雖然五一幾天的成交未必能確認市場趨勢的變化,但上一輪廣州調控政策升級后,一些政策收緊的區域,客戶難免外溢到其他政策相對寬松的區域。之前南沙長期盤踞成交量次席,偶爾還超過增城,但目前成交量已經回落到第四位。主因是人才購房條件提高到一年以上社保的政策,讓許多跨區購房客不再具備了購房資格。
另一方面,長嶺居、科學城等板塊終于迎來了新貨,而市場仍在等待調控政策的細化執行落地,近期走向還要看政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