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集體商標)注冊人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在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年會上正式啟動“佛山陶瓷”集體商標認證工作,并宣告成立由宏宇、東鵬、新明珠、蒙娜麗莎、鷹牌等19家陶企組成的“佛山陶瓷”集體商標管理工作組。
此舉得到了佛山部分陶企的大力支持,認為協會可利用集體商標“尚方寶劍”,在為真“佛山陶瓷”背書的同時,讓市場上的假“佛山陶瓷”現出原形,將那些長期以來靠貼牌、山寨、仿冒“佛山陶瓷”的廠商區別開來,幫助消費者分清真正的“佛山陶瓷”,挑選到貨真價實的“佛山制造”。
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先發優勢,佛山陶瓷無論在全國還是全世界都聞名遐邇,是“佛山制造”乃至“中國制造”的一張靚麗名片。尤其是陶瓷行業的從業人員,到終端市場走一走,絕大部分的陶瓷產品都是以“佛山陶瓷”的名義在銷售;到四川、江西、福建、湖南、河南、河北、遼寧、山西等主要陶瓷產區走一走,很大一部分陶企出產的產品其包裝箱上都醒目地打著“佛山陶瓷”的標識。
可是,嚴格意義上的“佛山陶瓷”,經過多年的產業整治,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生產線數量都在持續萎縮,“佛山陶瓷”早已演化成了“泛佛山陶瓷”,尤其是廣東省內的幾個產區,如清遠、肇慶、江門,基本上都是從佛山產區遷移或擴建而形成的,甚至廣西藤縣產區,也是以佛山陶瓷企業投資新建為主。“佛山陶瓷”早已與其它產區相互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市場格局,許多時候很難區分開來。因此,這樣一個商標的認證與背書,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巨大的困難和爭議。
什么樣的陶瓷才是真正的“佛山陶瓷”?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和依據,這也是“佛山陶瓷”最大的爭議所在。
若以原產地論,佛山目前只有39家陶瓷企業、195條生產線,真正的“佛山陶瓷”就要大幅縮水。而且佛山最早的兩個品牌——鷹牌、東鵬,雖然進入了集體商標管理工作組,并且其營銷總部也一直在佛山,但目前已沒有一片瓷磚在佛山生產,其生產基地全部在佛山之外。
若以營銷中心論,這些年來,外產區有數量不菲的陶瓷品牌紛紛選擇在佛山石灣、南莊等核心地帶設立營銷中心,其生產工廠則全部在佛山之外,若其也可以納入“佛山陶瓷”范圍,那“佛山陶瓷”又怎么樣區分真假?
若以公司注冊地是否在佛山來劃分,這些年來,外產區陶瓷企業慣用的手法就是在佛山成立一個陶瓷公司,基本上沒有什么正規的辦公場所,然后就可以在包裝箱上醒目地打上“佛山某某陶瓷公司出品”。這樣的操作并不違法,也合乎市場競爭的規則。即使被“佛山陶瓷”集體商標認證拒之門外,企業仍可在包裝箱及所有營銷環節突出其“佛山”標簽。如此一來,認證與否,就顯得沒有多大的意義。
另一方面,佛山現有39家陶瓷生產企業,在佛山沒工廠的好幾家企業進入了集體商標管理工作組,還有20多家工廠在佛山的企業卻沒有進入這個工作組,如果這當中有企業沒有通過集體商標認證,是否就能否認其為“佛山陶瓷”?
“佛山陶瓷”能有今天的市場地位,一方面是先發優勢,利用成熟的產業集群和龐大的產業規模,不斷在產品、工藝、技術領域推陳出新,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因此,終端消費者偏愛“佛山陶瓷”;另一方面,諸多產區長期以來借“佛山陶瓷”的名義銷售,無形中強化并鞏固了“佛山陶瓷”的市場地位。其它產區即使產品質量再好,也賣不過“佛山陶瓷”。
客觀地講,前些年,“佛山陶瓷”的產品質量明顯優于其它產區,時至今日,行業內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仍然聚集在佛山。但不可否認的是,外產區一些優質的企業,其產品質量,包括花色、釉面、質感等關鍵指標,并不輸給“佛山陶瓷”,但面對市場,卻不得不貼上“佛山陶瓷”的標簽去銷售。
在產業高度全國化的今天,“佛山陶瓷”的認證,注定是一項艱難的工作,而且飽受其它產區的質疑,其管理辦法和認證標準的出臺,也將難以達成統一的認知。竊以為,與其推動這樣區域性集體商標的認證,不如加快對《陶瓷磚》國家標準的修訂,提高其關鍵指標的技術門檻,將那些不合格的產品杜絕在市場之外,同時,配合“國抽和地方市場部門的抽檢,讓真正高品質的品牌讓更多消費者熟知,對那些不合格的產品和企業,加強曝光,通過市場口碑的傳播,讓消費者挑選到真正高質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