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專家分析認為,銀行資產質量和盈利整體保持良好,LPR仍有調降空間。但從一季度銀行凈息差平均水平及本次調降幅度較大看,國內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壓力依然較大。
時隔10個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終于又迎來下調,這也是今年以來LPR的首次松動。
隨著LPR下降,銀行預計將在兩周內下調房貸利率,新一輪寬松的房貸政策也將開啟。本次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報價均下調10個基點,以房貸100萬元、30年期限、等額本息還款方式測算,降息后首套房和二套房月供可以分別減少57元和60元。
LPR年內首次下調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6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55%,5年期以上LPR為4.20%,均下調10個基點。
LPR上一次調降是在去年8月。由于LPR是在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基礎上加點形成,在6月15日MLF利率下調10個基點的背景下,市場對6月LPR調降已有預期。
此前,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緊跟其后的央行降息操作備受關注。6月13日,作為短期政策利率的公開市場操作7天期逆回購利率10個月來首次下調10bp(基點)至1.9%,常備借貸便利(SLF)也同步下調;6月15日,MLF利率下調10bp。市場隨即預計,本月LPR大概率跟進下降。6月20日,降息的“靴子”落地。
在強調加強經濟逆周期調節的背景下,本月降息可謂是順水推舟。廣東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大部分經濟活動同比增速放緩,高頻數據顯示6月至今增長動能未有明顯改善,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明顯不足。因此,穩增長政策必須加碼,降息可謂水到渠成。”
光大銀行(行情601818,診股)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本次LPR利率調降有助于增強實體經濟活力,促進投資、就業和消費良性循環,利好企業與房地產市場。
他對記者表示,央行通過降息,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以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加快恢復,同時暢通政策傳導。
“本次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利率分別下調10個基點,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調降幅度一致,暢通了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同時,1年期LPR調降高于上一次,也釋放國內金融讓利和支持企業力度明顯增大。”周茂華表示。
房地產需更多刺激
對于房地產而言,LPR調降的直觀影響便是降低月供成本。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從減負效應看,單純看此次下降10個基點,那么對于“100萬元房貸、30年還款期,采用等額本息還款方式”的購房者而言,降息后首套房和二套房月供可以減少57元和60元,30年累計可少還利息約2.1萬元。
“若是把過去三年LPR降息以及房貸利率下限下調等考慮進來,實際上最近幾年房貸月供差不多可以少還10%。”嚴躍進表示。
李宇嘉認為,房貸降息雖有一定作用,但在當前居民消費偏謹慎的當下解決不了首付和月供的壓力。“從去年以來5年期以上LPR下降的效應來看,降息對帶動商品房銷售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居民對收入和就業的預期偏謹慎,預防性儲蓄需求增加,而以新市民為主體的剛需、新中產為主體的改善型需求,在按揭首付和月供上的壓力比較大,降息對促進商品房市場企穩的彈性下降,每月還款金額節約幾十元、上百元解決不了支付首付和可持續支付月供的壓力。”
近期房地產政策暖風頻吹。6月6日,中國經濟時報發布《一線城市房地產限購應適時優化調整》文章稱,業內認為,一些一線、新一線城市采取“一區一策”優化限購等樓市限制性政策,促使非核心區去庫存的同時,又不影響核心區域穩定房價,此舉值得更多城市借鑒。未來,一線城市或將根據房地產交易市場的變化來逐漸調整限購等政策,對于一些住宅市場比較冷、購買力較弱的區域,可能會先放開限購等政策,而對于一些住宅市場購買力較旺的地方,可能會繼續執行限購等政策,以保持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目前,房地產市場情緒依舊低迷。國家統計局發布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數據顯示,70城新房價格環比整體漲幅回落,二手房環比下降,一線城市房價變化也呈現類似特征。
“鑒于當前購買力不足、信心不足的現狀,建議推進需求端‘降成本’,配合降息并讓需求端切實看到購買力的相對提升。比如,合理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合理下調二手住房交易的稅率、按揭利率,降低經紀服務費率,全面推進二手房交易‘帶押過戶’,推進存量商業貸款轉公積金貸款、提高‘組合貸’審批效率等。這些降成本措施疊加在一起,全面降低交易成本、疏通交易堵塞。”李宇嘉表示。
專家預計,后續各地認定首套房的標準會進一步下調。未來,LPR仍有下調空間。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發表研報稱貨幣當局調降OMO(公開市場操作)/MLF利率后續LPR下調確定性大幅提升預計銀行息差低位運行國常會政策表述積極預計將出臺更加有力的需求刺激政策。
“銀行資產質量和盈利整體保持良好,LPR仍有調降空間。但從一季度銀行凈息差平均水平及本次調降幅度較大看,國內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壓力依然較大。同時,考慮金融更好配合后續其他宏觀政策措施,不排除央行仍有可能通過降準(定向降準)、結構性工具,釋放低成本、長期限資金,為經濟復蘇營造適宜貨幣信貸環境。”周茂華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