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0月17日,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優化本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繳存職工家庭名下在本市無住房、在全國未使用過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或首次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已經結清的,認定為首套住房。
至此,在此前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全部官宣“認房不用認貸”政策后,上海進一步成為首個實行公積金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的一線城市。
“作為一線城市,由于購房需求仍較為旺盛,因此,樓市政策的優化力度大小將直接影響市場情緒?!敝兄秆芯吭菏袌鲅芯靠偙O陳文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樓市政策優化整體偏謹慎,故本次進一步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首套認定標準,其帶來的信號意義更大,預計對其他核心城市的樓市政策也會起到重要參考借鑒作用。
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是近兩年各地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促進需求釋放的主要手段之一。各地住房公積金政策調控力度和節奏亦主要取決于當地房地產市場表現及住房公積金使用情況。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10月18日,今年各地已出臺的住房公積金相關政策超220條。其中,已有二十余城對此前的住房公積金貸款“認房又認貸”標準進行了優化。
陳文靜稱,整體來看,住房公積金政策的調整有利于降低購房者置業成本,降低首付比例也有利于減輕購房者置業壓力,提振購房者置業情緒。同時,各城市住房公積金“商轉公”、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和房租、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政策亦拓展了住房公積金的使用范圍,有助于盤活住房公積金??偟膩碚f,雖然此類政策力度整體相對有限,但對于熱點城市,仍可對購房者置業預期和市場成交的恢復產生一定積極影響。
事實上,自今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支持政策進入密集發布期,尤其是“認房不用認貸”政策、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調,以及部分城市對于限購政策的調整等,無不為今年房地產市場的“金九銀十”銷售數據“添磚加瓦”。
據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介紹,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合計交易量數據在9月份當月轉正,環比增長2.8%,實現了連續5個月下降后首次轉正。
“從這些指標數據來看,房地產的優化政策作用是在持續釋放,有積極的效應。”但盛來運同時指出,政策的發揮還要有個過程,畢竟房地產總體上處在一個調整階段,所以后期還是要抓好政策的落實。
在陳文靜看來,短期來看,預計核心一二線城市供求兩端政策還將繼續優化調整,核心城市房地產市場有望繼續保持一定活躍度,且其市場表現或將好于普通二線及三四線城市,疊加低基數效應,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將有所收窄。再從政策趨勢來看,預計一線城市政策調整力度將取決于市場恢復程度,參照近期廣州近郊取消限購,北上深未來也有望按照因區施策、因需施策優化限購政策,如取消郊區限購、降低社保年限要求、優化特定面積段住房限購、增加特定人群購房套數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