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魏薇
恒大的債務問題遲遲未能妥善解決,慢慢的,國資有了分歧。有人伸手援助,也有人著手退出。
(相關資料圖)
6月7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建”)掛牌轉讓恒大置業(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大置業”)49%股權,轉讓底價26.6億元。
剩余51%的股權則由恒大地產集團持有。恒大置業成立于2015年6月7日,法定代表人為康力冰,所屬行業為房地產業,一般經營項目包括: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地產經紀、自有房屋租賃、園藝工程施工等。
截止2022年2月底,恒大置業的資產總額為80.17億,負債為33.26億,凈資產為46.92億,按照中國鐵建持股49%計算,對應的凈資產約為22.99億元,轉讓底價在此基礎上的溢價率約為15.7%。以26.6億元對應49%股權計算,中國鐵建對恒大置業的整體估值是54.3億元。
二者之間的合作時間并不長,中國鐵建的離場與恒大自身所處的困境脫不開關系。恒大地產深陷債務泥淖,恒大置業的經營情況也不容樂觀。2021年,恒大置業僅實現營收202萬元,凈利潤為虧損2.48億。2022年一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10.7萬元,凈利潤5.8萬元。
從數據可見,恒大置業的項目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同時產生了較大額度虧損。恒大前景如何尚不可知,但及時脫手或能降低中國鐵建自身的財務風險。
失意離場
恒大置業原為恒大的全資子公司,2017年,恒大出讓恒大置業49%的股權,引入信銀(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中國鐵建以23.13億元認購了這部分股權,成為恒大置業的第二大股東,并與恒大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投融資、新興業務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當時雙方宣稱“開創了央企和民企合作的雙贏典范”。對于為何要持有恒大置業49%股權,中國鐵建表示,恒大置業是項目公司,這屬于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正常投資。
據中國鐵建年報,恒大置業在去年年末的資產合計是116.96億元,負債總計70.03億元。但這兩項數字在北交所披露的分別為79.06億元和34.64億元,與中國鐵建的年報數據存在較大差距。若項目公司按照現在的估值出售,中國鐵建在今年的財報上會確認賬面損失。
中國鐵建選擇入股恒大,是看中其在深圳的舊改項目。當時,恒大對外披露,在深圳已儲備的城市更新項目超過40個,其中已立項(計劃公告)的項目有21個。
但二者的合作早已名存實亡,暴雷之后,恒大在深圳的多個項目停工。最大的項目為恒大深圳灣超級總部,項目總建筑面積34.3萬平方米,建筑高度400米,地上71層,地下6層,原計劃于2024年竣工。另外,如坪山區恒大城項目、龍崗區恒大都會等項目均處于停工狀態。
對于深圳的城市更新項目,有媒體報道稱,金茂、華潤置地、深圳國資委旗下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深業集團等都曾與恒大洽談過,但最終未談妥。
此次實力國企退出之后,又會有誰接盤這塊“燙手山芋”?